最新目录

文学帮你把爱情留下来(4)

来源:中国比较文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文学让你了解、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 鸟鸟:我自己的感受,人很难在这个年龄感受到纯粹的坚定和自洽。但我们能做的是,不把自己人生的痛苦转嫁或者

文学让你了解、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

鸟鸟:我自己的感受,人很难在这个年龄感受到纯粹的坚定和自洽。但我们能做的是,不把自己人生的痛苦转嫁或者归因到别人的身上。我们在关系里遇到的很多困难,都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还不稳定,才会感受到这种痛苦。我甚至觉得,可能恋爱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达到自洽的方式,因为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,可能对自己的了解更深刻。

鸟鸟:很多男孩子小时候可能会很热烈地表达爱。但对女生来说,那不是她需要的,那反倒可能是一种惊吓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懂得尊重女生的边界,懂得如何培养感情,可能慢慢大家更容易幸福。

再就是在分手、失恋的环节上,缺少一种分手文化。我们缺乏一种很宽厚的、非常丰富、坚强的分手文化,能够使失恋变成一个成长,变成我们更理解生活生命、理解情感的契机。这看起来好像很轻松,但实际上是蛮艰难的问题。

我们看过这个之后,返回来对现实生活也会理解,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多种可能。我们要过的是自己哪个可能?就是要符合自己自然本性、天赋,符合自己从小到大成长的那种梦想,最让自己心里放不下的东西。有什么东西放弃了,让我终生难安,而其它东西都会变得无足轻重,你只是经过,哪怕别人羡慕?到底有哪个东西真正是我生命里最珍贵的东西,是我的根?这个在小说里面经常会写到。

鸟鸟 脱口秀演员/编剧

嘉宾:梁永安 复旦大学文学教授、作家

但是你看南美小说,好人坏人是分不清楚的。像鲁尔福的小说里面,一个人物,你看他那么坏,要是在我们的文学里面他就是南霸天、黄世仁,罪该万死,但在那里面不是。他那么抢夺别人的粮田,还打死别人,但在爱情上,尽管那个女人最后疯掉,他还是痴心不改。最后那个女人去世,他变得痴痴迷迷。这个人,我们会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不可理喻的东西。

鸟鸟:现在的人选择比较多,你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时间花在很多事情上,可以选择认识很多人,为什么要把你的感情投注在这一个人身上?现在恋爱久了想单身,单身久了想恋爱,怎么活的都有。谈恋爱的时候享受亲密,不谈的时候享受自由。

梁永安:我在上海有一个熟人女生,她就是这样。她自己二十二三岁谈恋爱的时候,最大的体会就是爱发脾气,比如约会对方晚五分钟,简直气得要命,哪个地方不如意就特别不高兴。但是后来经历了很多感情包括婚姻的起伏,后面就不一样了。后面再谈恋爱的时候,比如她29岁谈恋爱,对方迟到半小时,她站在那里想的都是“他是不是身体有问题,或者因为工作来不了”,她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。她忽然发现自己跟小姑娘的时候特别不一样了。那时候可能发脾气、“作”,是为了要确认对方爱我,都是让对方如何如何。但到这个时候,她才理解爱情更多是体谅对方,更多的有一种爱别人的能力。她觉得这是岁月给她的一个成长和推动。

爱情本身也是生活的共建,是重新融合的新生命、新生活

梁永安:现代社会人都很累,今天的人谈恋爱不容易。不像传统农业社会七仙女董永,生活是简简单单的。最累的不是体力,是精神。今天我们应付那么多事情、学业,还要去求职,还要工作,面临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事情。这时候拿出一份心情谈恋爱,实际上是很脆弱的,就像千斤重担,在上面再加一个。但是爱情这个事情又比较大,它是一个人的一生很重的事情。这个事情加在平常这么艰难的生活里,所以真正能把持得特别好,像传统社会那样把它特别好地展开,表达出特别好的爱情情态,真的是蛮难的。

梁永安:今天的话题对我来说也是有很大的挑战性——“愉快地失恋”。《梁永安的爱情课》这本书起源于2017年去深圳“一席”的演讲,当时讲“在单身的黄金年代,我们如何面对爱情”。之后,听众和网络上的反响很大。后来“一席”邀请我去北京做一个展开的演讲,我梳理关于爱情当代人会面临的一些非常鲜明、尖锐的问题,整理了36个关键词。2018年又以文学课的形式讲了六讲。

梁永安:有时候一个人经历多了以后,相反更懂得爱,而放下很多外在的流俗的标准。

鸟鸟:总会看到未选择的路,很难专注于自己的这条。您说的“蘑菇时期的爱情”,年轻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、能做什么,你可能是小毛毛虫的时候得到一片叶子就很感激,变成蝴蝶以后可能需要一片天空,这个叶子满足不了你。两个人不合适,没有办法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比较文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bjwx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8/730.html



上一篇: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跨文体成就比较
下一篇:95后文学|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(小说)

中国比较文学投稿 | 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| 中国比较文学版面费 | 中国比较文学论文发表 | 中国比较文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比较文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